深圳徒步网-深圳户外网-深圳市徒步运动协会-深圳户外登山协会-深圳户外探险联盟-徒步-登山-探险-旅行-深圳户外俱乐部-深圳户外活动

 找回密码
 注册(可用中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深圳徒步网每周最新活动汇总 】 中国最美海岸线之深圳东西冲穿越 大鹏古城,农庄野炊,杨梅坑踩单车 驴友推荐:专业户 外运动保险5元/天
桂林阳朔经典3天游(周二五出团 ) 浪漫厦门,鼓浪屿高铁3天游 贵州黔东南,黄果树瀑布5天高铁游 越南芒街,下龙,河内,天堂岛6天游
西藏的召唤—赶往神的自留地8天 大美川藏,稻城亚丁,梅里雪山10天 稻城亚丁,四姑娘山,海螺沟9天 四川九寨沟,黄龙,佛国色达7天
查看: 6333|回复: 2

深圳“青少年成长计划” 从网吧、歌厅走进大自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30 18: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自然中去!这是深圳“青少年成长计划”中的重要一课,引导青少年尊重自然和生命。

鼓励动手是奖励计划提倡的,让青少年可以跳出成长功利化的怪圈。

野外锻炼的科目,不仅锻炼青少年的体魄,而且培养他们勇敢坚毅的精神。

本期主题:深港青少年成长计划

孩子独立性差、自私、孤僻、任性、没毅力、不合作……当家长每每数落起孩子种种不是的时候,往往会将其归罪于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不足,归罪于这个“糟糕”的时代。当“高分低能”像病毒一样在蔓延,当所谓的素质教育只停留在钢琴、小提琴、美术、围棋等兴趣班层面,社会教育应该给予什么样的补充?香港青年奖励计划已经走进了第50个年头,而脱胎于该奖励计划的深圳“青少年成长计划”才刚刚起步。究竟社会该如何帮助青少年成长,如何让青少年冲破社会不良习气的桎梏,激发这些城市未来者的激情、热忱、坚持与理想?或许,香港青年奖励计划能够提供一个思路:由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站岗“把门”是一种最良性的城市教育发展的循环。

■深港比对
A
深圳“青少年成长计划”开设野外锻炼科目的铜章课程
成为除家长、老师之外,培养新型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力量

15岁的小明(化名)出现在K en面前的时候,K en差点有点崩溃了。这个男孩不知道是因为起得早,抑或是妈妈开车走错路的缘故,正坐在车里发飙。妈妈在一旁不停地道歉,恳求他下车上课。他却越发地不饶人,丝毫没有下车的迹象。导师们也纷纷劝说,结果无果。僵持了近两个小时之后,小明还是“得胜”回家。

这就是深圳“青少年成长计划”野外训练课第一节室内课开课前的意外。时过5个月,导师K en至今还记忆如新,“他后来参加了之后的几节课,但是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不愿意与同伴互动。”

这或许不仅是小明的特例。为了逃避上学,离家出走,流浪街头十多天;为了打游戏,偷钱钻黑网吧;看到街边流浪猫狗,不知救助,反而以伤害为乐;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却发现连碗面都不会煮,需要携保姆上学……社会在感慨、叹息90后、00后的同时,是否有想过,自己是否也需要为这种现象负责?或许有人说,我自己还没生儿育女,而且,我又不是在校教师,现在这些小孩的教育与我何干?而K en所参加的这个深圳“青少年成长计划”就是一个由成年人“把门”青少年的社会教育计划,无关是否有子女,无关职业,只在于服务社会的一腔热情。

据深圳“青少年成长计划”发起方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秘书长李松涛介绍,目前该计划只开设了野外锻炼科目,凡是14岁至25岁的青少年均可报名参加,课程内容包含了挑战、计划、进取及达成目标等元素,旨在鼓励年轻人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体魄、培养探索精神、训练社交技能,让青年人在活动中身心获得均衡发展,同时培养他们勇敢坚毅的精神。而培养这些青少年的就是一帮可能曾经互不相识但以后亦师亦友的成年人。这帮成年人成为继家长、老师之外的独特的教育力量,在城市中独立存在。

“2007年,在深圳山地救援队和香港民安队的一次联合活动中接触到香港青年奖励计划,当时我们就萌发了能否将此计划引入到深圳的想法。这几年一直在与香港方面保持沟通、联系。直至去年底,登协主办的”为爱奔跑“山地马拉松为该项目筹得第一笔启动资金,7月份野外锻炼课程第一期开办,12月3日,第二期结业典礼举行。一共有38位青少年参与到前两期的课程中。”李松涛说。
“课程设置上,我们参照了香港的课程,但略作了些许调整。例如,我们一天的远足课程是在深圳,深圳马峦山或者塘朗山。并且,增加了4个课时的自救与防灾课程,这是因为国内相关教育的缺失。而最主要的两日一夜的露营线路都是按照香港的相关课程进行的,更有香港青年奖励计划的相关导师协助我们一起带领。”野外锻炼科课程组负责人行摄匆匆介绍,“至于参与者的达标与否,并不像考试式的评分,而是考评参与度。孩子们以4人、6人结组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野外活动,核心并不是学习野外技能,而是有计划地做事情以及如何在团队生活中分工协作,发挥应有作用。”

“与香港青年奖励计划相比,我们目前只进行了野外锻炼科的铜章课程,距离完整的体系还很遥远。”李松涛坦言。

B
香港青年奖励计划分为铜章级、银章级及金章级
并非为了考试而设计,希望对成长和未来有帮助

虽然,“青少年成长计划”还是一个新兴名词,只进行两期野外锻炼课程,面对的青少年不过30余人。但在香港,“青少年成长计划”所脱胎的母体———李松涛口中的香港青年奖励计划刚刚举行50周年庆典活动。

与深圳“青少年成长计划”仅仅开设野外锻炼科目的铜章课程相比,“国际青年奖励计划”早已经是系统化的运作。奖励计划分为铜章级、银章级及金章级三级挑战。级别不同,自然挑战内容不同、难度不同。而最难得就是各章级的参加者都要进行服务科、技能科、野外锻炼科及康乐体育科四个科目,金章级参加者另须完成一项团体生活科。

“服务科就是鼓励青年人认识、学习与志愿服务社会;技能科是发掘及培养个人兴趣、社交及实用技能;野外锻炼科培养青年人的历险和探索精神;康乐体育科是鼓励青年人参与康乐体育活动,以强身健体,并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团体生活科透过参加群体的外宿活动,增加个人经验。”香港国际青年奖励计划总干事黎培荣介绍说,“直至今年9月份,50年来,金章获得者3000人,银章2万人,铜章5万人。”提及到这个数据时,黎培荣俨然有些不满意,他笑着反问说,“是不是很失败?”

事实上,青年奖励计划在香港的推广虽算不上受阻,却同样也是受到了不少家长的质疑。黎培荣介绍说,经常会有一些家长写信投诉,说奖励计划所设难度过高———铜章需要进行最少15小时的社会服务、两天一夜的野外锻炼、至少6个月的技能训练、持续12个星期的康体活动;银章需要至少需要30个小时的社会服务,并需要持续在6个月内进行,三日两夜的野外锻炼,12个月技能训练,以及15个星期的康体活动;而金章获得者更是难上加难。每一位参加者都需要完成五科不同的考验和挑战:最少100小时的社会服务、12个月的技能训练、4日3夜步行60公里的野外锻练评核旅程、最少持续18个星期的康体活动,和最少连续5日4夜的团体活动。“铜章至少需要半年,银章1年,金章需要1年半到2年才能完成。”黎培荣说。

黎培荣所面临家长的压力出于一个原因———近几年,国际青年奖励计划被香港各大高校所认可。如果说,之前的学生加入青年奖励计划纯属为了兴趣,但现在的学生则有些是功利先行———获得奖励计划的金章或者银章,在考大学时候,可获加分数,而分数仅次于奥运、亚运选手。然而,获得金章甚至银章都并非他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出现了不少家长写信给黎培荣,希望参加时间能缩短,希望能赶得及考大学,“青年奖励计划的价值不在于要求他们做很困难的东西,而是在于长时间的毅力。它不是为了考试而设计的,而是希望能对青少年的成长与未来有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19: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借鉴思考

它的核心不在学技能,而是在鼓励动手
杜绝“大自然缺失症”,改变功利教育现状

黎培荣说,在香港推广“国际青年奖励计划”也并非如外界所想象的那么轻松。“很多香港青年都是长期宅在家里打电脑游戏,不愿意运动,怕辛苦,危机感很差。因为,对于多数香港家庭而言,经济情况都还可以,不会要求年轻人很多。个人要求与家庭、社会环境的多重因素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参加奖励计划。”

黎培荣口中香港青年“宅生活”的状态也是不少深圳青年的状态。K en认为,当下深圳的学生们患有“大自然缺失症”———现在的青少年到户外、空旷的乡间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不仅如此,它更像一种疾病,带来包括抑郁、多动症、无聊以及孤独等诸多问题。“我从带队的过程中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个问题,孩子们几乎没办法脱离产品、手机、电动游戏。即便在晚上,搭好帐篷之后,他们也要在临睡前找到些许空隙时间打次游戏。”K en说,“学生们说,从来没人带他们到大自然过,平常聚会都是网吧、唱K,最多就是打打球。他们看到香港西贡的路上螃蟹横在马路上、在路边看到蛇都觉得很新奇。课程教会他们对自然感到好奇,更引导他们学会尊重自然和生命。”

事实上,在事后不少家长向K en反馈,说孩子们开始变得比较独立,比较向往自然生活,也有些开始与父母沟通。“我并不太确认是活动的哪个环节让他们产生这种改变的,而这也是今后我们需要仔细研究与探讨的部分。”K en说。

在深圳,60后、70后家长也自然是知道不能只是被学校的应试教育禁锢。可惜的是,家长与社会所认同的所谓的全面发展只是限定于学钢琴、学美术、学跆拳道。对于更多的家长而言,学习之后的好处是什么才是关键!———可以加分吗?可以出名吗?可以赚钱吗?所谓素质教育在功利心的驱使之下,与应试教育的本真无二。

如果有个孩子跟妈妈说,我想学修马桶,说不定会被臭骂没出息,如果在其他孩子都在学奥数、钢琴做正经事的同时,自己的孩子却在爬山玩水,定然会觉得是浪费光阴,输在起跑线,心里惴惴难安……“事实上,这些都是奖励计划所倡导的。”李松涛提及香港奖励计划的种种,明显透露出一种艳羡的表情,“它的核心不在学技能,而是在鼓励动手。例如它所设立的公共服务科,就是我们当下严重缺乏的公共服务。我们对此的认识还是帮助五保户,停留在济贫的层面,偶然性的一次,没有延续,甚至更多时候还是做秀。而事实上,公共服务不只是做好事,而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服务意识。家长、学校、社会整个的教育观念,都还停留在北大清华、奥数钢琴羊肠小道中。”

动用全民义工、各机构力量普推社会教育
千万不能因为有困难就降低奖励计划的标准

与香港“国际青年奖励计划”拥有200多家中学的支持,拥有香港警务处、民众安全服务队、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职业训练局、香港游乐场协会等多个执行处,拥有5000多名志愿义工,拥有各大高校的认可相比,深圳“青少年成长计划”可谓是身单力薄,孤独地以一己之利去突围传统教育形成的桎梏,力图完善青少年成长的教育环境。

李松涛坦言,目前“青少年成长计划”发展面对的最大困难无疑就是现行教育观念的认可问题。“很多家长一听,都觉得是多好的事情啊!但真正地轮到不学奥数、钢琴,要孩子抽空去野外,他们就会觉得不务正业,在轻重缓急上,它们认为野外锻炼是无关紧要的。”李松涛说。当然,可以想象的是,如果现在清华北大都认可“青少年成长计划”,只要得到它的金章、银章就可以加分,家长们肯定又是会蜂拥群起。

并不只是家长会这样认为。据李松涛介绍,有一位参加首期课程的学生家长是深圳某中学的教师,他认为课程非常适合学生参加,就写了推广方案递交给学校。可惜的是,学校并不认为野外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学校领导所认定社会实践还停留在参观革命博物馆的层面。

香港“国际青年奖励计划”之所以能够得到全社会的认可,除了城市教育观念的认可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执行模式。“要由赞同奖励计划的人一同推动。香港有5000多名义务工作人员在为奖励计划出力,如果每个人都需要付费用,将是很大的经济压力。”黎培荣说,“这些义务工作者往往是以前奖励计划的参与者,他们懂得奖励计划的真实内涵与价值,并会号召更多人参与其中。”
正如黎培荣所说,这种义工方式不仅让奖励计划能够低成本地运营,并且可以渐渐地形成成年人为未成年人“把门”,一批批地,一代代地,进而让社会教育形成良好的循环。

对于深圳“青少年成长计划”的呱呱落地,黎培荣表示,深圳选择了奖励计划中最困难的野外锻炼科目落地,需要一步步来,切莫操之过急。“深圳需要把这个计划的理念推广到更多的社团中去,而不是由深圳市登山协会一手操办。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有一些奖励计划总部自己组织各项科目,但如此,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深圳可以学习香港,将计划推到其他机构,由各个机构具体实施,而总部只需要训练其他机构人员即可。”

对此,李松涛表示,目前已经与深圳市风筝协会等相关机构正在洽谈中,希望能渐渐将“青少年奖励计划”中的其他几门科目尽快开展起来,让社会教育系统更为完善。

“难处自然是会有的,但千万不能因为发展初期的困难,降低奖励计划的标准。因为它的价值就在于协助青年人积极面对挑战,坚毅奋进。”黎培荣用香港“国际青年奖励计划”50年的经验告诫深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可用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