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aicn2013 发表于 2013-12-21 09:39:26

唐朝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唐代 开元通宝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开创了新纪元,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 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同”,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开元通宝,又读作开通元宝,钱背有星、月及其他纹饰,版别复杂。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形制与唐有别。唐代还铸有少量“开元通宝”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后代也有伪造。另外,还铸有极少的金、银、铅质开元通宝,十分罕见。材质金银制除铜质开元通宝外,唐初还铸造过金、银质开元通宝。(另外还有玳瑁、铁、铅等材质)这两种贵金属币仅限皇家赏赐,供显贵玩赏,并不投入流通,因此存世量极小,尤其是金开元,更弥足珍贵。铜质开元通宝为铜质,表面有锈,磨损严重。钱外郭宽粗,并且不均匀;内郭极细,圆穿铸造方正。钱文为隶书“开元通宝”四字直读。除“元”字头部模糊,余三字方正摆放。通字“甬”头极有特色。“开元通宝”版制较多,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开元轮廓精细,文字精美;中期钱背多铸有星、月等各种纹饰;晚期的外部较阔,且由于铜料冶炼不精,铸币粗糙,以“会昌开元”为代表。又“开元通宝”四字中元字形不同时期形有小异,“元‘字第二笔有左挑、右挑、双挑区分,其中又以后两者少见。史料记载会昌开元约24种,是各州钱炉于钱背加盖“昌”字戮,与原文并不一致,且印记盖得十分随意,不规整。若发现文字秀丽规范,或[背文有“扬”者,定为伪古。]保存钱币入盒袋均可,钱文朝下或内置,以防磨损。如有钱币爱好者需要鉴定或交流,可以和我联系。联 系人:阮生(市场评估师)Q Q :800008732电 话:13928776969(藏友可免 费来电咨询)Email:312416198@q q.com2014年美国纽约、北京拍现火 热征集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朝开元通宝